發(fā)布時間:2018-07-27 11:45:50 | 來源:人民日報官方微信 | 作者:周鵬
“可惜就晚了幾分鐘!”站在咸寧市淦河月亮灣岸邊,郭文舉很難過,說出了這句話。為什么他會這么說?原來在7月22日下午,6名中學生在這結伴游泳,其中一人溺水,可當郭文舉出手相救時,由于過了救援黃金時期,這個孩子最終遺憾身亡……
6孩子結伴游泳突發(fā)險情
淦河是咸寧市的母親河,穿咸寧市區(qū)而過,在國家森林公園潛山的腳下拐成了“月亮灣”。這里因溫泉而出名,每到夏季,很多人都會到這里游泳消暑。
23日下午,記者來到這里,看到已有很多人在這里游泳。這里河水碧綠,看起來非常平靜。
市民王明(化名)介紹了當天的事發(fā)經(jīng)過:22日下午4時許,6名中學生結伴游到對岸山腳下?;赜芜^程中,兩名水性好的先游上岸,還有幾個游不動了,就跑到旁邊的淺水處。
突然,驚險一幕發(fā)生了:其中有一個學生游到了中間,抓石頭沒有抓穩(wěn),在水中掙扎,另外的小伙伴們看到后非常著急,但是誰也不敢貿(mào)然上前營救。
王明說,當時有一人帶著救生圈游下去施救了,但是經(jīng)過這孩子身邊的時候,也被沖開了,后來孩子體力不支落入水中。
1名初一學生不幸溺亡
郭文舉是四川南充人,從小在江邊長大,現(xiàn)在咸寧當廚師。他每天下午4點都會來游泳,當天出門晚了幾分鐘,到事發(fā)地時已經(jīng)4點多了。他看到有人像是落水了,但當時大家都站在岸邊望著,并沒有人呼救。
郭文舉趕緊問是不是有人落水,圍觀的人才說是,并指了下落水的地方。因為他游泳沒有帶手機,于是找路人報了警,自己則游了過去。他從孩子落水的地方附近,鉆了三次水都沒有摸到。他說,就那一處水特別深,有四五米,并且是回水灣,落水后是非常難救的。
“當時要是大家一起呼救,迅速想辦法就好了!”郭文舉說,溺水就那幾分鐘的事情,大家應早點呼救。
據(jù)了解,接警后民警迅速趕到現(xiàn)場,并通知消防前來救援。通過兩個多小時的施救,直到傍晚7時30分,溺亡小孩遺體被打撈起來。溺者姓曾,云夢人,在咸安區(qū)一所中學讀初一。
隨著暑期的到來,溺亡事故也頻頻發(fā)生。據(jù)央視新聞,從今年6月25日到7月4日,短短10天間悲劇接連發(fā)生,全國各地至少已有20余名孩子,因為溺水而不幸遇難……
那么,這之后呢?小編在網(wǎng)上搜到的數(shù)據(jù)同樣觸目驚心!從7月5日到今天,又有9名孩子溺亡,一人失蹤!也就是說,溺亡已經(jīng)成為孩子非正常死亡的“殺手”!短短一個月的時間,至少有30多個孩子如花的生命在瞬間凋零!這些溺亡事件接二連三,一次次拉響我們的安全警鐘!然而孩子永遠回不來了,縱使父母撕心裂肺的痛也無法阻止鮮活生命的消逝。事故令人痛心,也一次一次警示我們:夏季是兒童溺水事故高發(fā)期,一定要加強防溺水教育!
1、溺水后要保持鎮(zhèn)定,盡量將頭后仰,口向上,口鼻露出水面后進行呼吸呼救。
2、不可以把手上舉胡亂打水,以免身體下沉;雙手劃動,觀察施救者扔過來的救生物品,迅速靠上去。
3、當施救者游到自己身邊時,應配合施救者,仰臥水面,由施救者將自己拖拽到安全地帶。
4、溺水后保存體力,等待救援是最重要的。會游泳的人如肌肉疲勞、抽筋也應采取上述自救辦法;及時甩掉鞋子和口袋里的重物,但不要脫掉衣服,因為衣服能產(chǎn)生一定的浮力。
這些誤區(qū)導致悲劇發(fā)生
爸媽們一定要警惕?。?/strong>
誤區(qū)一:溺水后都會大聲呼喊?
我們在影視劇里看到溺水者總是雙手亂揮、用力拍水、大聲呼救,其實真正的溺水并不像這樣!
溺水總是悄然發(fā)生的!溺水者往往想呼喊卻發(fā)不出聲音,特別是孩子。
有的孩子在泳池中溺水,看起來卻像是“趴”或“站”在水中發(fā)愣。而此時,孩子可能已意識模糊,應盡快將孩子抱上岸救治!
誤區(qū)二:會游泳就不會溺水?
有很多人認為只要會游泳,在水里就很安全,就不會發(fā)生危險,從而放松了警惕。這個誤區(qū)真是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!
其實從近年來發(fā)生的溺水事故看,多數(shù)孩子都會游泳,但他們往往忽略了這些狀況:
水下的世界很危險,特別是水庫、池塘、河流等野外水域。在這里面游泳,水草可能纏住你的腳、碎石可能劃破你的腳、淤泥可能陷住你的腳……讓你無法施展你的游泳技術,進而發(fā)生意外。
并且你的身體狀況,腿部抽筋、身體疲勞、空腹等也會讓你無法正常游泳,從而導致溺水。
誤區(qū)三:手拉手就能救上來溺水者?
我們不時地會在新聞中看到手拉手救人,最后導致多人溺水的悲劇,每次聽到這樣的案例我們都很揪心!
我們都能理解,看到親人或同伴突然溺水,在情感上、道義上,我們的第一反應可能都是自己去拉一把或拽一下,但這一拉往往是徒勞的,甚至還可能讓自己溺水!
救人的方式有千萬種,但這種手拉手救人的方式死亡率是最高的。因為結成“人鏈”后,一旦有人因體力不支而打破“平衡”,就會讓多人落水,導致群死事件!
不管當時情況多么危急,我們都要在理智上保持清醒認識:救援溺水者是很有技術難度的,沒有受過水中專業(yè)訓練的人員很難救援成功,特別是對孩童來說。
下面這些也請家長留意
并教給自己的孩子??!
不要讓悲劇重演!
珍愛生命,預防溺水!
及時提醒你身邊的每個人!
來源:楚天都市報(ID:ctdsbgfwx),綜合:杭州日報(ID:hangzhoudaily)、南方都市報(ID:nddaily)、閣壁(ID:ndgebi),記者:周鵬
本期編輯:胡洪江、蔣川